導覽路線:臺北城城基石→ 北門(承恩門) →臺北郵局→ 撫臺街洋樓→ 中山堂→ 臺灣省城隍廟
因為facebook的導遊社團有人分享"揪遊台北"的活動訊息,連結過去發現實在太棒了,好多免費導覽可參加。不過我知道時還有名額的活動不多了。這條路線我好像都沒逛過,因此決定就是它了。
集合的地點是在台北地下街z5出口的國光客運,從地下街走樓梯上去就有看到城基石,原本想好好地看簡介可是上面的燈一閃一閃的,字又很小,也沒多做停留。到了國光客運首先是買麵包,雖然已經一點多了,但我除了咖啡,整個早上中午都沒吃其他的,並不餓但考慮之後的活動要步行,怕會因此體力不支,即使不餓也要塞點東西。
買好了麵包慢慢地吃,剛好裡面有街頭藝人在演奏音樂,通常我都不會特別給零錢,可是他演奏得很認真也很好聽,歌曲都有變換,聽的心情很好,所以我也有給零錢,而旁人更是給的踴躍,果然用心認真大家還是感受的到的。
二點整已經有參加的人聚在國光客運門口了,但都沒看到工作人員,後有人覺得奇怪走出去看才發現工作人員在地下道一上來的出口處貼上海報開始報到了,頓時覺得很妙,這也太有機動性了。
幸好我現在有別於以往,出門會帶證件,原來導覽器要押證件,還有贈品,那個小袋子滿可愛的,路途中我都拿來裝我的水壺跟手機。報到時間約20分鐘,正取報到完才換備取,備取依報到順序領贈品跟導覽器,有幾個人沒拿到小袋子,而有一位更是連導覽器都沒領到。但其實沒領到導覽器也不用太擔心,導遊的肺活量好大,聲音好宏亮,別離太遠就好,到活動中途也有路人跟著一起聽,所以如果真的很有興趣又報名額滿,其實也是可以來旁聽。
天氣真的很炎熱,在集合完畢導遊帶我們走向地下街,那裏展示著台北城的地基石,對這樣的安排覺得很剛好,因為講解出來時過了2點也沒那麼曬了。建城城門的有三種岩石,安山岩、觀音山石和唭哩岸石。據導遊的講法是除了觀音山岩,其餘兩種大砲轟都容易破裂因此較少用。除了岩石種類導遊還講了有關台北城以前樣貌以及五個城門大概位置和建築特色,小南門的由來讓我印象深刻,是特意為板橋林家建的,因那時的漳泉械鬥嚴重,林家捐了大筆經費幫助興建台北城,因而幫他們特意興建,果然是大世家阿!
講解完台北成基石,我們走上台北地下街Z5出口,忠孝西路一段往承恩門方向走去。走到轉彎處有一個西式建築,滿大間的,這就是台北郵局了,建於日據時期從外觀看起來保存很良好,到現在都還在營業,我對他比較有印象就是他正門口上面的掛鐘了,很漂亮。
台北郵局斜對面就是北門,也就是承恩門,之所以叫承恩,那是因為朝北方的方向是北京城,也就是皇帝的所在處,故而取名之。導遊說這樣的建築形式為戰鬥之城,台北城興建背景是在中法戰爭下,台灣也為戰場之一,那時迫切的興建起來,所以城門的形式以這樣的樣式為主。
平常這樣的城門真的不會引起我的興趣,哈哈。而據導遊說北門現存的城門是第二層也就是說以前的地面比現在低耶。
導覽人員在北門那指著以前是從哪裡入城,入城之前千里迢迢遠來的人在何處整理儀容等等,講解完北門後帶我們跟古人一樣方向入城,朝北門前大街的巡臺街樓走去。
這個洋樓滿滿日式風格卻帶點歐風,為日據時期的商店,那天的展覽為那時代的黑白仕女照,我們在這休息且聽導覽人講這個時期台北城的風貌以及一些故事。
走往中山堂的路途街道也有少量的舊樓坊,像是有羅馬式的建築風格。其實導覽人員滿有講解的熱情,隨處走也隨處講,所以路上的路人有幾個聽著聽著就跟我們一起走後面的行程
這時候很累,講解中山堂的時候整個很放空坐在旁邊花圃的位置上,聽導覽人員講這個路線算是這個活動最短的耶,哈。到了最後一個導覽地點,城隍廟,導覽人員跟我們講了城隍爺的由來,還有祭拜的習俗,大殿前的*你也來了*的匾額和算盤,都是信仰中計算人間善惡的量尺,以前的人很純良都會相信冥冥之中的因果循環,現在的人應該是不會怕這些的。
結束後對面是明星西點,買據說蔣經國夫人很喜歡的俄羅斯軟糖,便結束半天台北遊。因為不是台北人,找捷運站還是靠手機的導航功能,找到了台大醫院站順利撘車,下午的228公園不少人坐在樹蔭下的長椅,發呆或是聊天、看書的都有,
這樣悠閒的午後時光真的很棒!
- Nov 23 Sun 2014 16:17
一個人的輕旅行:2103.9.13揪遊台北之重遊清代臺北城-北線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